4月16日,4集廣播劇《禾下乘涼夢》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記錄中國》欄目播出。這部講述袁隆平“心在最高處,根在最深處”的優(yōu)秀作品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廣播劇以雜交水稻研究為線索,以有聲傳記的方式展現(xiàn),選取了“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自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各個時期研究超級雜交水稻的人生最重要的幾段科研故事加以展示。
聊劇情——塑造形象有血有肉
“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袁老為了全天下人免受饑餓,付出了一生的心血。聽了這個廣播劇,讓我對袁老更加敬佩?!睆V播劇《禾下乘涼夢》的播出,江西省德安縣隆平學校黨總支部書記劉能發(fā)十分激動。
充滿溫度的大主題。袁隆平,江西德安人,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曾在德安縣生活,在那里他度過了幸福的童年,但這短暫的幸福卻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被打破了。在隨著父母顛沛流離,袁隆平親眼看到那些善良無助的中國百姓衣食無著、啼饑號寒的悲慘景象時,童年的他內心中就留下一個種子:吃飯,是人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大事。此后的一生,袁隆平的學習、科研、生活、奮斗,始終都圍繞著“糧食”進行,他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并且義無反顧、矢志不渝。
精心設計的小細節(jié)。4集廣播劇用精巧構思,將“發(fā)現(xiàn)”稻種、“磨難”堅持、“突破”難關、“圓夢”成功四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構成4集內容,藝術再現(xiàn)了袁隆平攻克雜交水稻過程中的科學啟蒙、解困民眾、專業(yè)苦讀、實踐求真、忘我奉獻等精神坐標。
真實感人的人情味。作品通過生動的朗讀將“做一粒種子,落地、生根、發(fā)芽、結果,讓天下蒼生不為吃飯發(fā)愁”的夢想娓娓道來。創(chuàng)作團隊設計了袁隆平與妻子、學生、科研成員等幾組人物關系,通過彼此之間聊著生活,聊著工作,聊著科研,塑造了一個真切可感、質樸無華的人物,這樣才可能更接近于真實的袁隆平,也更能走進人們的心里。
定角色——劇里劇外滿是真情
廣播劇《禾下乘涼夢》經(jīng)過近兩個月的精心錄制與打磨,最終完美呈現(xiàn)。團隊對劇本進行了十數(shù)稿的反復推敲,力求每一句臺詞都精準到位。在角色選擇上,團隊更是深思熟慮,特別挑選了江西籍演員來飾演童年時期的袁隆平,以更好地還原其童年時期的成長背景;而對于成年時期的袁隆平,則選用了湖南籍演員來演播,以更貼近其成年后的生活與工作環(huán)境。經(jīng)過多輪嚴格的試音篩選,配音演員李昊甲以其出色的聲音表現(xiàn)和對角色的深刻理解脫穎而出。
在廣播劇《禾下乘涼夢》的創(chuàng)作中,演播演員們展現(xiàn)了高超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藝術造詣。他們精準把握聲音,深度挖掘人物內心,尤其在表現(xiàn)角色的挫折和磨難時,展現(xiàn)出強大的爆發(fā)力。李昊甲成功塑造了袁隆平有血有肉的形象,谷子則用德安話生動演繹了童年袁隆平,徐徐則精準展現(xiàn)了袁隆平妻子的形象。演員們的精湛表演,讓這部廣播劇成為一部感人至深的藝術作品,也讓聽眾深刻感受到袁隆平及其家人的真實情感和崇高品質。
反響大——專家聽眾好評如潮
著名配音演員、配音導演伍鳳春在該劇中飾演袁隆平的母親,回憶起這部廣播劇,至今她還沉浸其中。伍鳳春回憶,當錄制完成劇終后,全體演員和制作方、片方合影留念時,遲遲不見李昊甲,當劇組同事找到他時,他還坐在話筒前,沉浸在劇情中不能自拔,淚流滿面,哽咽著說,“稍微等等,讓我緩一下?!?br /> 評論家兼編劇孫浩認為,《禾下乘涼夢》廣播劇沒有停留在緬懷英雄的層面,而是把袁隆平一生對雜交水稻事業(yè)的追求凝聚成劇,讓聽眾通過他的事跡體會到一種偉大的人類精神,體會到一粒種子撐起的濟世偉業(yè),體會到一種對國家、民族乃至整個人類命運的使命擔當。
廣播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之聲、“學習強國”平臺、新華廣播平臺等媒體平臺播出后,網(wǎng)友紛紛留言,“這是一部獻給當代人的精神大餐,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精品佳劇?!薄白髌方嵌泉毺?、風格新穎,著力展現(xiàn)了袁老這位中國稻田守望者的奉獻精神。”“要以袁老為榜樣,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工作和生活中,為家鄉(xiāng)建設貢獻力量?!?br />
相關稿件